首页 > 惠企政策

黄冈市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转型行动方案

2024-02-07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23〕44号)精神,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结合黄冈实际,制定本方案。

工作目标

重点突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十四五”末,成功创建国家级“千兆”城市、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创建2个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建材供应链等平台应用和“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跻身全省前列;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4家,2级以上DCMM贯标企业达到8家,省5G+全连接工厂达到15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创建2个数据要素型制造企业,工业企业上云数量达到4800家以上。

重点工作

(一)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

1.争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重点围绕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需求,打造“2+6+N”数字化转型示范方案(“2”:环境友好、节能高效;“6”:工业互联网、5G+全连接工厂、


 

 

 

 

 

云服务、智能化生产、产品追溯和溯源、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N”:供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行业适配度高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从基础数字化应用逐步向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延伸,推动数字化创新,加强产业链合作,实现融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翅膀”,焕发新活力。力争到2025年,全市实现数字化改造(数字化水平达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二级及以上标准)的企业累计不少于400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企业大数据创新发展。完善黄冈市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出台企业大数据管理办法,提升企业数据汇聚能力,积极探索企业大数据应用,有序推进黄冈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工业大脑”。聚焦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支持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打造供应链平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助推中小企业“链式”转型。按照“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思路,鼓励重点企业搭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中小企业接入已建成的数字化平台,深度赋能行业、区域数字化转型,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培育数据要素型制造企业。支持工业制造类企业融合设计、仿真、实验验证数据,培育数据驱动型产品研发新模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链主企业打通供应链上下游设计、计划、质量、物流等数据,推进产品主数据标准生态系统建设,实现敏捷柔性协同制造。提升服务能力,支持企业整合设计、


 

 

 

 

 

生产、运行数据,提升预测性维护和增值服务等能力,实现价值链延伸。强化区域联动,支持产能、采购、库存、物流数据流通,加强区域间制造资源协同,促进区域产业优势互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监测预警能力。力争每年培育1-2家数据要素型制造企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选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各县(市、区)结合主导产业特点,根据细分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需求,聚焦“数字领航”企业、5G+全连接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三大标杆,打造“细分行业+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模式,每年遴选6个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

5.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引导和挖掘部分开展数字化转型后具备数字化服务输出能力的企业,支持其成立分公司,示范、指导、服务其他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结合各地主导产业特点,加大招引力度,鼓励支持省内外优质数字服务商在黄设立分部或子公司,分行业分专业遴选建立优质数字服务商资源池。每年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对接活动,引导优质数字服务商多渠道、多层次与中小企业开展对接。(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招商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和诊断。组织数字服务商和第三方评估咨询机构建立评估和诊断工作方案,对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基础水平评估和转型现场诊断,积极引导企业推进数字化技改,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出具诊断报告。力争每年组织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和转型诊断5批次以上,为300家企业提


 

 

 

 

 

供数字化水平评估,为100家企业提供数字化技改诊断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

7.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千兆”城市,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和IPv6规模部署,建设5G基站9000座以上,实现县(市、区)主城区、镇区、工业园区千兆宽带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5G通达率100%。支持黄冈浪潮、电信运营商建设新型绿色数据云中心和人工智能工作平台,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8.开展产业园区数字化建设。对接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争创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充分利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标准智慧园区一体化平台,赋能园区安全、管理、经营和服务,提升园区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进一步促进产业要素流通,推动产业互联快速发展,发挥园区产业集群效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9.加快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数字服务商和第三方机构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需求场景,沉淀工业技术、知识和经验,研制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数字化软件工具包,开发易复制、低成本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持续实施企业上云工程。发挥上云服务券作用,加快中小企业工业设备联网和上云上平台步伐,推动企业管理、业


 

 

 

 

 

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实现全业务流程在线协同。支持中小企业应用云化产品服务,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业务环节数字化,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责任单位:市经信局、中国移动黄冈分公司、中国电信黄冈分公司、中国联通黄冈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明确安全责任边界,指导数字化服务商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建设服务主体,从云、网、端、数据等维度加强安全保障体系设计,丰富数据安全产品,发展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精细化、专业型数据安全产品,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组织企业开展数据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提升数据安全水平,保障中小企业数据安全和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委国安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完善配套政策,细化落实举措,跟踪推动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地达效。(责任单位:市推进工业倍增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专班,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大金融支持。按照“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思路,各级政府统筹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重点奖补数据要素型制造企业、“数字领航”企业、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5G应用典型场景,以及“产业大脑”技术迭代、第三方机构数字化


 

 

 

 

 

评估和技术诊断服务等。支持金融机构推出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产品服务,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拓宽中小企业转型融资渠道。(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中国人民银行黄冈分行、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加强人才培育。强化企业“一把手”数字化转型意识,加大对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数字化培训和引导力度,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和能力。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教师到中小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共建人才实践实训基地,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服务商、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等在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中的作用,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新模式,推动形成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体系。(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

 

 

 

 

 

 

2024年2月7日



AI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