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企政策

关于建立全市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专项工作机制的通知

2023-06-14

为落实湖北省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专项工作机制要求,建立健全产业链“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竞争力强、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全市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专项工作机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深度对接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快融入武汉都市圈,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奋力实现工业倍增,为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筑牢产业支撑。立足黄冈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两个千亿产业,医药化工一个500亿产业,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两个300亿产业。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800亿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重要突破。

二、组建工作专班


 

聚焦农产品加工、绿色建材、医药化工、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建立一个优势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行动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的“七个一”推进体系。

(一)农产品加工产业。分管“三农”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副市长马艳舟负责,日常工作由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分别承担。主攻食品饮料、肉制品、纺织、中医药等领域。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打造武汉都市圈“中央厨房”;擦亮李时珍品牌,做强中药饮片、中成药、配方颗粒,推动“医、药、养、文、旅、康”融合发展;推进纺纱织造提档升级,打造华中纺织面料产业基地、鄂东绿色印染基地。

(二)绿色建材产业。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荣先国负责,日常工作由市住建局承担。主攻石材、装配式建筑、建筑新材料等领域。主要任务是推动麻城打造石材开采、研发、加工、交易、物流、展示全产业链体系,推动砂石骨料、水泥、钢结构产业向装配式建筑转型,推动花岗岩、石英、石灰石、石膏等矿产资源向新材料产业发展,发展物流、商贸体系,打造全国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华中建材交易大市场。

(三)医药化工产业。市政府副市长肖红娟、市政府副市长潘国林负责,日常工作由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分别承担。主攻化学原料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化工新材料等领域。主要任务是承接武汉光谷生物城产业外溢,推广高效提取纯化、绿色酶法合成、微通道反应、生物发酵等绿色工艺,布局发展多


 

肽、酶类等试剂材料,发展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产业,打造国家绿色原料药生产基地、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四)装备制造产业。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忠诚负责,日常工作由市经信局承担。主攻智能制造装备、汽车零部件、绿色智能船舶、先进密炉等领域。主要任务是依托本地优势企业,建设中部·湖北机器人产业基地;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两大板块,创建“中国车谷”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武穴、黄州两大造船基地,打造鄂东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基地;以“大型工业窑炉+配套设备制造”为方向,做大华夏窑炉产业集群。

(五)光电子信息产业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候选人何飞负责,日常工作由市科技局承担。主攻芯、屏、光通信等领域。主要任务是积极对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万亿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抢抓国产化替代机遇,重点发展偏光片、玻璃基板、模切件、元器件、光组件、光模块、光纤光缆等配套产业,将黄冈打造成为光电子元器件及光通信配套材料产业基地。

各工作专班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产业定位、目标任务、主攻方向,研究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清单,围绕优势产业建设专业园区、出台配套政策、组建专家团队(咨询委员会)、招引龙头企业。市级挂帅领导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实际问题,领衔推进重点工作。各牵头部门承担组织推进主体责任,加强工作谋划,提出对策建议,建立清单台账,抓好具体任务落实。市经信局安排分管负责同志和业务科室对口协助其他牵头部门开展工作,“一链条一平台”开展宣传推介,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细化推进措施

(一)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建设,做实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等平台,承接武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延伸,与武汉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聚焦制约产业链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共性技术支撑平台,通过揭榜挂帅、委托攻关、联合攻关等方式,实施重点技术攻关,推动链式协同创新。分产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论坛、展览等平台,搭建产品展示、信息收集、经贸洽谈、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的产业服务平台。

(二)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加强产业链研究和项目谋划,围绕各产业领域、细分行业的关键环节、缺失环节,开展产业链“小切口”研究,科学编制产业招商指南。瞄准武汉产业体系,实施招商突破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升级发展和协同创新,通过内培外引聚集一批头部企业、链主型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三)建立“三链”融合机制。建立链长领导协调、链主导航引领、链创协同攻关的“链长+链主+链创”融合工作机制,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链长”领导牵头部门和工作专班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科技创新、项目谋划等各项工作。每条重点产业链筛选2—5家产业生态主导作用强的领航企业担任“链主”,“链主”企业要强化引领,在技术攻关、产品推广、产销合作、标准制定、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加强以商招商,吸引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上下游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配套企业落户黄冈。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组建“链创”团队,探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做好“链主”出题,“链创”答题,集中力量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四)强化要素保障供给积极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专业化运营,打造专业园区。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基础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化赋能项目和绿色环保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扩规,提升产业支撑力、影响力、竞争力。建立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机制,推进重大项目、签约项目快批快建,简化审批手续,做好要素保障,强化跟踪服务,实行项目“月报告、季调度”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四、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全市统筹。成立黄冈市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各产业链牵头部门要强化工作联动,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主动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解决共性问题,协调专家团队做好智力支撑,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行动同步的工作推进格局。各(市、区)要认真履行产业链发展主体责任,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细化实化工作方案,加强产业链招商、承接项目落地、营商环境建设等,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二)加强政策支持。市直各部门要聚焦优势产业突破口,“一业一策”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和专项支持措施,统筹引导项目、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向优势产业汇聚。深化产融合作,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和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投入,拓展企业投融资渠道,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有关部门衔接沟通,争取上级支持和指导。

(三)加强督办落实各产业链牵头部门每年年初要制定工作要点、列出工作清单,细化到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明确时间表、任务图,每月底向市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日常督导,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工作机制,每月调度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分析通报情况,年底全面总结评估。

 

 

附件:1.黄冈市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全市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工作分工

 

 

 

 

 

 

 

中共黄冈市委办公室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4日



附件下载:

附件1.docx

附件2.docx

AI智能客服